close


我用的標題是今天
(2005.07.31)聯合新聞網的報導。用了問號的理由,當然是質疑這個標題的正確性。先說重點:

 

 

1.      一般是本來身體免疫力就比較差的人(如糖尿病、肝硬化的病人等),感染到類鼻疽的桿菌才會發展到比較嚴重的敗血症。

2.      這支菌經研究已經有本土化的趨勢,所以並不一定要是去過北澳或東南亞才會感染的。目前台灣的病例多出現在中南部。   

3.      必須常接觸土壤以及污水的,才是比較容易感染的高危險群。

 

去查了Harrison (內科醫師的聖經,總而言之,就是要考內科醫師專科醫師執照一定要整本唸完的大大本醫學書籍就是了)類鼻疽的英文是melioidosis,是由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屬於偽疽假單細胞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 )感染而造成的。

 

症狀可以從無症狀、急性的皮膚化膿、急性的肺部感染到敗血症都有可能。可以是急性的發作,也可能會潛伏在身體裡成為慢性的皮膚或器官化膿。這隻細菌住在土壤、池塘與稻田裡,通常是因為身上已經有傷口,又接觸到這些細菌,也或者是經由吞入或吸入受污染的水或塵土而生病的。
類鼻疽在台灣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93年年底有陸軍官校學生死亡的報導,便是類鼻疽的感染。這本來是流行在東南亞(多在南北緯二十度之間),屬於國外旅遊時應注意的傳染病,但是96年後,便陸續有本土病例(指病人並沒有去過東南亞或是流行區域)的報告,多以中、南部居多。

 

一般民眾應該要怎樣注意呢?就像之前所提的,儘量避免接觸土壤或污水。而如果是職業上不可避免的(譬如農夫,便屬於此症的高危險群)在流行區域中從事農耕或園藝的工作人員們,應該戴手套耕種且必須穿鞋子等防謢用具,如果身上有傷口應加以妥善護理並加以包紮,如果從事耕種或園藝等工作之時須將傷口做防水或防止土壤浸入的措施,以減少被感染的機會,不要讓細菌有機會入侵身體。  

 

多數病患的病症是隨著重傷、或燒傷、或糖尿病、或酗酒之後出現的,也就是免疫力比較不好的人(如糖尿病、腎臟病、肝硬化、海洋性貧血、酗酒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被這支細菌入侵到身體後,產生的症狀會比較嚴重。

 

因為它的症狀多樣而且跟其他疾病類似(發燒、寒顫、頭痛、關節炎、呼吸困難、咳嗽、肋膜痛, 以及腹痛、噁心、嘔吐等症)。前陣子的中南部淹大水讓大家在水裡泡了那麼久,可以想見這一次的流行是從何而來的。  

 

新聞的標題總是這樣聳動,提醒民眾要注意傳染病當然是好,但如果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那就真的不太好。所以找點資料出來,儘量用簡單的方法讓大家知道^^希望有點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